微信扫一扫
——网络贷款类诈骗已成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发案量大且具有欺骗性的一类诈骗方式。
骗子通过发短信、打电话、开设虚假网站、社交软件、钓鱼链接等发布办理小额贷款“无抵押、无须征信、无须担保、房款速度快”的广告吸引被害人群体。
待取得联系后,便谎称可以轻松贷款,并且以极低的利率申请到贷款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再以收取“保证金、好处费、保险费、解冻费”等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实施诈骗。
01
网络贷款电信诈骗常见诈骗手法
被害人有需求,在网络中搜索关键字后查询到贷款网站并注册登记,事后接到冒充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进而添加社交软件号。
加上社交软件后犯罪嫌疑人称被害人不满足申请贷款的条件,以先要缴纳“保证金”、补充“银行交易流水明细”等为由,诱骗被害人向某银行卡转款、扫描二维码支付、点击链接消费等方式骗取钱款。
犯罪嫌疑人假冒贷款公司致电或发送短信给被害人,推销贷款业务。
当被害人需贷款时,犯罪嫌疑人通过社交软件发送给被害人“借款合同”填写,并编造贷款需先支付所谓的“贷款包装费”、“核实还款能力”需先支付首月还款的本金及利息等为由,诱骗被害人支付骗取钱款。
犯罪嫌疑人假冒贷款公司通过社交软件发送钓鱼链接给被害人,推销贷款业务。
当被害人需贷款时,互加社交软件,并发送二维码或链接,要求被害人扫码、点击链接下载贷款类APP软件操作,并编造先需要支付“保证金”、核实还款能力后才能通过审核,诱骗被害人转款给犯罪嫌疑人。
02
贷款诈骗犯罪嫌疑人作案实施要素分析
犯罪嫌疑人利用了一些人征信差、无法在银行办理无抵押贷款又急需用钱的心理,释放低、息或无息贷款、资金快速到账等诱饵来吸引急需用钱的被害人。
犯罪嫌疑人诱骗被害人登陆事先伪造的贷款公司页面,或登陆正规贷款公司页面,并伪造“贷款合同”、“法人资质”、“公司执照”等,冒充正规贷款公司。
犯罪嫌疑人会在网络上制作虚假贷款公司页面,或在社交软件群中投放大量虚假贷款广告,并预留联系方式,等待被害人上钩。
犯罪嫌疑人以“收取保险费、保证金、激活费、服务费、包装费”或以“审核还款能力”等借口诱骗被害人通过银行卡、第三方软件转款。
03
防骗提示
切勿轻信各类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群等形式的贷款广告。
申请贷款时,需到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正规的贷款机构都具有营业执照,在进行信用贷款时需要相关的身份证明和资产证明手续。
银行、正规的贷款公司不会要求借款人在申请贷款前就提前支付“保证金”、“手续费”、“保险费”、“服务费”等各种费用。因此要去了解金融贷款知识,提高对贷款诈骗的防范意识,谨防落入诈骗陷阱。
强化自我的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要提高警惕,谨慎使用个人的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到贷款平台。
文章来源于网络
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